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打造昆曲小镇:发力点在文脉传承(上)
2018-08-13 11:22:0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昆曲600年,对于巴城而言,既有着百年不息的传承脉络,更有着弘扬发展的担当之责。一代代巴城人不忘初心,一张蓝图绘到底,矢志不渝地传承文脉。

昆曲600年,对于巴城而言,既有着百年不息的传承脉络,更有着弘扬发展的担当之责。一代代巴城人不忘初心,一张蓝图绘到底,矢志不渝地传承文脉。

多年来,巴城重点推进昆曲文脉保护传承工程、昆曲小镇创新发展工程和昆曲小镇规划建设工程,为世人呈现了昆曲小镇前世今生的传承之路。这其中,昆曲文脉保护传承工程是基石。

完善昆曲载体建设。巴城先后成立昆山小梅花戏剧团、杨守松工作室、俞玖林工作室等8个昆曲组织,其中缘源昆曲社携手巴城并蒂莲社区,借助公益创投项目每年坚持开办昆曲沙龙,教唱昆曲;在此基础上,巴城积极用好《新华日报》《苏州日报》《昆山日报》,以及新华网、中国新闻社等近20家合作媒体,同时在“水韵巴城”微信公众平台开辟“昆曲小镇”专栏,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宣传,昆曲不再是曲高和寡,而为越来越多的百姓接受,走入民间。

加快昆曲人才培育。2001年1月,巴城镇于石牌中心小学成立春蕾戏曲团(后更名为昆山市小梅花戏曲团),精选有兴趣、能坚持的孩子,作为戏剧苗子培养。同年,春蕾戏曲团在石牌影剧院的首场演出,即受到了群众及上级领导、专家们的一致好评。2008年1月,中国戏剧家协会首家小梅花培训基地在巴城镇石牌中心校揭牌。近年来,该基地专攻昆曲,培养了李沁、钱瑜婷等一大批昆曲名家新秀,学员多次赴国内外演出并获奖,累计输送近30名优秀学员至专业戏曲学校深造,这些学员定期回到母校,义务指导艺术团的孩子们,实现教育“反哺”。巴城也于2009年被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授予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杰出贡献奖。2015年,俞玖林工作室接手小昆班教学,实施分类分层教育,戏曲团规模空前,学习人数达近百人。

组织各类昆曲活动。昆曲生存于观众、演员的关系之中,活跃于剧目、戏台之间。为提升昆曲在群众中的知晓率,近年来,巴城镇先后举办首届中国少儿戏曲教育巴城论坛,小梅花戏曲团成立十周年、十五周年汇报演出、玉山雅集·巴城重阳曲会等重量级文体活动16场(2017重阳曲会期间,邀请了80余位专家学者、来自海峡两岸的33个昆曲学社100余位爱好者,吸引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江苏卫视、《新华日报》等超过40家主流媒体,以及腾讯、网易等近20家新媒体现场报道,巴城镇被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授予“传承基地”称号);开展大美昆曲讲座 、昆曲分享会、昆曲演出38场;举办昆曲进校园、昆曲进社区活动28场;组织昆曲拍曲活动、雅集曲会82场,共计昆曲主题活动148场,参与人数140多万人次,塑造了文化巴城的城市名片,营造了良好的昆曲社会氛围。

相关热词搜索:发力点 文脉 昆曲

上一篇:打造昆曲小镇:立足点在资源优势
下一篇:打造昆曲小镇:发力点在文脉传承(中)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