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遗迹:文化同根出芳华
2017-12-25 11:30:0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昆曲源头在巴城。千百年来,昆曲艺术在这里生根发芽,文人名家在这里传承弘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化遗迹,为后人吸纳文化芳华。
【绰墩山】位于巴城镇正仪街道北1.5公里,高三丈余,四周百步,土人以山称之。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云:“昆山西楼里村名绰堆,避光宗讳改墩,堆有黄幡绰墓。”黄幡绰是唐代名伶,他来到正仪阳澄湖畔后,将宫廷音乐和正仪吴歌风味的地方音乐结合,形成了昆山腔最初的源头音乐。20世纪60年代,南京博物院考古调查时,发现这里和龙潭湖、高墟等处都是新石器时代遗址。1998—2004年,由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及昆山文管所联合,前后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证明绰墩是一个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址,是太湖流域古文化谱系的一杆标尺,长江下游稻作文化起源中心之一。2006年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银杏树】绰墩山“行头浜”边,有一棵600年的银杏树。
昆曲人到此,无不仰视。仰视银杏,也仰视昆曲。
顾阿瑛有诗曰:轩外重载小银杏,愿汝亭亭高十寻。正是这早已“高十寻”的银杏树,成为昆曲源头的唯一尚存的见证。元末,正仪名士顾阿瑛,筑玉山佳处,以玉山草堂为中心,建24景点。而后,广邀天下文人高士,雅集百余次,杨维祯、倪云林等都在雅集之列。作为中国历史上三大雅集之一的“玉山雅集”,留下诗词5000多首,为元代同期全国的七分之一。
《中国昆剧大辞典》主编吴新雷在2012年第一期《文学遗产》上发表了论文《论玉山雅集在昆山腔形成中的声艺融合作用》,从研究考证的角度,告诉今人:昆曲源头就在傀儡湖。如今,银杏早已高过“十寻”,但传承依然在延续。今人沈岗斥巨资精心打造了现代版的玉山草堂。当年顾阿瑛的24个景点,全都浓缩在大约占地30余亩的园林中。
【巴城老街】又称昆曲老街,位于杨林港北侧、张家港东,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面积4.72万平方米,青瓦灰墙,小巷纵横,全长285余米,路面由438块花岗条石铺设而成,两边建筑延续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历史风格,沿河开窗,傍水而立,面街枕河。街道狭窄,仅容3人并肩而行。为充分利用空间,两边民居、商店屋檐都向中间挑出,使老街更显狭窄,曾有“一线天”之称。
近年来,巴城以旧复旧,对春和面馆、龙云崌茶楼等一批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进行改造并恢复营业;以保护、发扬我国传统历史民俗文化为目的,先后建成了玉峰古文物展览馆、巴城蟹文化博物馆、江南木雕馆、东宝笛馆、昆石书画馆、竹刻艺术馆,免费对外开放;邀请一级作家杨守松、笛艺大师陈东宝及优秀青年昆曲演员俞玖林在老街设立工作室,增强了老街的文化气息;修复改造河南街,针对性引进昆曲相关产业,进一步强化老街的“昆曲老街”定位,使其成为昆曲、音乐和文化名人雅集的聚集场所,为巴城打造“昆曲小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一篇:《千灯镇志》入选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
下一篇:第二届“繁星奖”落幕,昆山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