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台协微创基地 | 昆山台协产学合作中心

非遗“牵手”旅游 美景更显魅力
2016-12-06 09:29:1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昆曲、宣卷、跳板茶、水乡婚俗、江南丝竹……在昆山的景区景点,游客不经意间就能与“非遗”进行一次次亲密接触……

昆山的美不仅在于江南水乡的风情万种,更在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当这些文化中的精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完美结合起来,昆山的美景更显魅力,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一批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为昆山旅游锦上添花。

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日前,我市对祝甸古窑址进行了全面规划,深入挖掘古窑址群、原砖瓦四厂、老礼堂、土地庙、古码头、砖拱朝阳桥等文化遗存,成为极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新落成的祝甸古窑文化园也成为旅游业的一名“新花旦”。昆山悠久的历史构成了独特的文化积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有着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昆曲、宣卷、水乡婚俗、千灯跳板茶、奥灶面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

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社会功用。近年来,昆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努力。昆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显示,我市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技能、民俗活动等各大门类近50种。这些文化遗产资源,已有25个项目在各级名录中入选,并已经在为旅游服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同时,有关部门也组织了文艺创作人员,挖掘、整理、编排了多个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艺节目,并陆续登上了舞台。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又具观赏性、参与性的戏曲和民俗节目是最直观的一种呈现,也烘托出文化旅游的浓厚氛围。

游客有更多新奇体验

“在亭林园听了一场实景版昆曲《牡丹亭》,让我回味无穷……”来自福建的游客秋水仙在游记中写道。来到昆山不仅看小桥流水,更多的游客是想感受水乡生活的常态气息:听昆曲、宣卷、昆山民歌、江南丝竹,品阿婆茶、大闸蟹、袜底酥、青团子,赏水乡婚俗、茶盘舞、舞龙舞狮、荡湖船……有人说,到了昆山不听一场地道的昆曲,就像到了北京没有去过天安门一样遗憾。亭林园内的昆曲博物馆、周庄古戏台、千灯顾坚纪念馆、昆曲小镇巴城,在昆山,这些地方既是旅游景点又散发着非遗昆曲的魅力。

锦溪宣卷、千灯跳板茶、花桥江南丝竹、昆山民歌等项目,通过文艺创作人员的改编、移植等多种方式,发挥出亲民性、普及性、娱乐性的功能,为提高旅游景点的人气指数加分不少。如昆南乡镇的传统婚姻习俗——水乡婚俗,其开展的玫瑰婚典仿照清末民初的传统婚典,并结合了周庄的传统民俗风情活动而创新出一项吸引游客眼球的旅游项目。玫瑰婚典不仅吸引了中外游客的关注目光,也吸引了昆山土生土长的男女老少,人们对于这一久违的场景感到既新鲜又亲切。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保护传承三种文化:江南水乡文化、非遗昆曲文化和传统先贤文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服务文化强市建设,这也是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工作。”昆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化象征,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文的具体体现,作为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无形载体。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鼓励其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发扬创新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这也是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保护之后的重新‘复活’,又成为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发展发挥了促进作用。”采访中,我市一非遗保护工作者说道,“要从根本上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实现其功能的转化与发展,将其整合到现代文化体系中,比如说旅游文化,具体到昆山就是将它们融合到水乡旅游业当中去。如何合理整合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这也是需要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相关热词搜索:美景 牵手 魅力

上一篇:“野马渡”文学品牌效应显现
下一篇:昆山祝甸砖窑、昆曲学社改造获国家田园建筑最高奖项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