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娘家人” 相融“一家亲”
2014-01-06 09:51:00 来源:昆山日报 点击:
花都社区住着1000多户台商,上演着昆台“一家亲”。 (资料图)
即将过去的2013年,是两岸发展成果丰硕的一年。昆台双方亲密无间、携手发展,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获批设立,昆山荣膺台湾区电电公会“中国大陆城市综合实力极力推荐城市”五连冠,两岸融合实现再跨越。
昆台合作融合发展,有一个团队功不可没,它就是昆山市台协会。1998年10月,昆山市台协会成立,成为国台办特批的首家县级市台资企业协会,截至目前已拥有会员企业1300多家。台协会的成立,让广大台商在昆山有了“娘家”。多年来,台协会积极发挥沟通政府与台商的桥梁作用,对在昆10万台胞进行对口服务,努力为会员排忧解难,加强会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促进昆台经贸文化交流、奉献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织交流纽带,增强政企互动
在10月23日召开的市台协常务理监事会上,昆山法院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为100多名协会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法院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解了企业用工、经营管理中经常涉及的法律规范问题,对在昆台企提升法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很有帮助。”市台协会常务副会长蒋玉兰表示,法院、海关、商检、教育、供电等部门都是台协会的老朋友。近两年,市台协会邀请政府部门走进协会、走进企业近30场次,为广大在昆台企宣传转型升级、上市融资、人才奖励、科技研发、品牌建设等各方面的新政策,充分发挥台协会政企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
随着昆台合作交流的加深,各类涉台活动也日益增多。市台协会发动广大会员单位参与其中,成为两岸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一支力量。今年以来,广大台协会员积极参与“昆山电博会”、“进口产品博览会”、“金秋经贸招商活动”等活动的筹办和服务工作,特别是在“首届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的举办过程中,台协会积极组织发动台企冠名灯组,发动台湾美食业主设摊,组织“宝岛之夜”专场演出等,通过会员企业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投入,增添了灯会的台湾元素,也为灯会成功举办贡献了力量。
当好“娘家人”,服务广大会员
每天早晨,家住金色港湾的台湾妈妈张翠兰都会按时送孩子前往附近的学校上学。她说:“全家搬到昆山时,最担心孩子的就学问题。现在一切都很顺利,我们在昆山有了一个团圆的家。”
随着台资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台商及台胞来到昆山工作生活,台商子女的就学问题也日益突出。为做好台商子女就学工作,从2005年开始,市台协妇慈会就开始接手处理台商子女就学工作,通过和市教育局沟通、协商,为广大台胞解决了就学之忧,仅今年开学季,就帮助近400名台籍学生顺利入学。
“在昆山,台协会就是广大台胞的‘娘家人’,台胞的所急所想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市台协会辅导会长孙德聪说。为了竭诚服务协会会员,台协会各分区经常通过走访和召开例会的方式,倾听会员心声,收集台资企业反映的问题,积极向上反映,并做好跟踪处理工作。对于服务广大台胞,台协会可谓做到事无巨细,帮助台企落户生根、推进转型升级,春节返乡甚至是台胞证办理、驾驶证换证等生活琐事,协会工作人员同样认真对待。多年来,台协会优质高效的服务,受到台商们的一致称赞,他们纷纷感叹:“有‘娘家人’的感觉真好!”
“精神家园”,两岸的共同家园
20多年来的共融发展,昆山已经成为广大台胞的第二故乡。为了让10万台胞更好地融合昆山、找到归属感,我市提出了打造台商大陆“精神家园”的目标,得到了两岸一致称赞。“‘精神家园’是昆山对台服务的又一创举,‘精神家园’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参与,携起手来一起把它建设好。”市台协会第十届会长李宽信说。
为了推进“精神家园”建设,市台协会精心策划活动,提升建设过程中广大台胞的“主人翁”意识。今年,举办了历时4个月的“第三届台资企业运动会”,组织了“第一届‘周市杯’昆山慢投垒球大奖赛”,展示台企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台胞丰富的精神生活,各分区经常举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台协青年会的建立,也为广大“台二代”和台籍青年搭建了联谊交流的良好平台。
在昆山,广大台胞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广大台胞也以一腔热情回报着这个他们深爱的城市。在台协会的组织下,广大台商台胞热心投身慈善公益,两年来,协会向卫生局捐赠2辆救护车,向爱心学校捐赠20万元,向见义勇为基金会捐赠22万元。妇慈会每月赴昆山各敬老院、福利院、爱心学校慰问,举办清寒学生助学餐会,发放助学金等。这些义举,体现了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之爱和手足情谊,拉近了台商与本地民众的距离,也为“精神家园”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氛围。